十年蝶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
“一张图”规划、“一盘棋”建设、“一体化”发展……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间,京畿大地宏图画卷已全面展开。
十年间,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,在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.4万亿元;京津冀区域内高铁实现区域内所有地级市全覆盖,“1小时交通圈”初具规模;产业结构更加合理,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;“北京研发、津冀制造”模式走深走实,世界级城市群的未来图景已可期待。
十年间,京津冀三地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“牛鼻子”,辛勤耕耘结出发展硕果。首都北京以疏为进、以舍谋得,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,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;中心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超8000万平方米,腾退土地6000余公顷。
“减量”之下,“增量”机遇孕育而生。北京产业疏解后换得更多高精尖产业发展空间,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.7%上升至2023年的66.1%。
北京城市副中心、雄安新区建设与承接同步推进,两翼齐飞。北京城市副中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千亿量级,节点工程有序建设,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加快施工;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,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,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速推进。
天津、河北抓住契机,精准定位、错位承接产业。十年来,天津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近5000家,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注册企业超1500家;河北集中打造重点承接平台体系,2014年以来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中北京占比近八成,河北廊坊、石家庄和保定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,合计占比超四成。
从“双城记”唱到“多城记”,京津冀三地绘制氢能、生物医药、工业互联网、高端工业母机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链条,区域内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合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十年间,京津冀三地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。北京信息港、天津武清、河北廊坊等区域数据中心协同规划建设取得新成效,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落户武清,中国移动设立廊坊数据中心,打造出京津冀枢纽集群算力核心节点。
2022年,京津冀地区正式获批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。有理由相信,三地信息通信业将继续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建设,构建一体化算力资源格局,打造共享共建、互联互通的协同发展新篇章。
十年之变,有成效,也有挑战。往后看,前期承接转移的企业如今逐渐孵化成熟,对京津冀三地要素承载能力、商贸流通便利程度提出更高要求;前期投入的海量科创力量如何顺利“开花结果”,考验各地的成果转化能力;“异地通办”、“一网通办”推进之余,政务服务效能能否向更加好办、易办优化……
“中流击水,勇进者胜。”走在区域协同发展前沿,京津冀势必将持续破除区域壁垒,优化营商环境,避免“一亩三分地”式的发展思维。牵住“牛鼻子”、下好“一盘棋”,立足十年发展新起点,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,必将谱写新的美丽篇章。